對于"痔"的概念,學術圈里一直是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。而有關痔的分類和治療方法也層出不窮,相當繁雜。在相當數(shù)量的醫(yī)生和患者中,一提到痔就以一種疾病的眼光給予處理。
時下,報紙、電視、廣播乃至街頭隨處可見的小廣告,都是眾口一詞:"根治痔!"孰不知,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結構,它無時不在維持著人們的糞便自制功能。
"視痔如仇"和"見痔就除",都是不足取的。
人的肛管內齒狀線上方有一寬約1.5~2厘米的環(huán)狀組織帶,通常被稱之為痔區(qū)。
此區(qū)域厚而柔軟,為血管性襯墊,內含血管、平滑肌及彈性結締組織。襯墊有3個,宛如心臟的三尖瓣,通過其中血流量的多少來動態(tài)地調整其彈性,協(xié)助括約肌維持肛管的正常閉合。
遺憾的是,人們對肛墊的這一重要形式和功能長期缺乏認識,對其有種種誤解。
痔不是傳統(tǒng)的靜脈曲張團索,而是自己肥大的肛墊。專家認為,那些錯誤的觀念及"矯枉過正"式的治療,必將永久地損害人們自身應該有的保護器官。
事實證明,僅僅依靠括約肌的自身收縮,難以有效地控制和維持肛門自制。而臨床觀察也表示,痔是類似人體勃起組織的肛墊,就像一個天然的柔軟塞子,起到水龍頭的墊圈作用,使肛門緊閉。
一位??漆t(yī)生介紹,應該保守治療的輕度痔若被全部切除,特別是采用非正規(guī)根除方法,患者的控便功能多有不同程度的損害。在他們收治的6000位痔瘡患者中,需要做補救手術者占30%。術后后遺癥表現(xiàn)為:出現(xiàn)輕度大便失禁者26%,漏氣者9%~10%。
專家一致認為,今后對痔瘡治療的發(fā)展方向是:必須簡化手術方法,減輕手術痛苦,減少術后合并癥。要正確認識痔,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。
由此可見,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的做法,必將把治療引入歧途。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克魯尼網站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提示:本文觀點中部分內容及圖片來自互聯(lián)網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網站客服核實,本站將于7個工作日內處理。